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湘昆表演艺术家谱系研究》
开题报告会在音乐学院成功举行
(通讯员:杨冰、毛一涵;摄影:张振东)
2024年1月19日,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德乐楼二楼会议室座无虚席,一场备受瞩目的《湘昆表演艺术家谱系研究》开题报告会在此隆重举行。此次会议汇聚了夏雄军、杨和平、陈乃良、段乔生、邓连平等多位在艺术学领域具有深厚造诣的专家学者,共同就湘昆表演艺术家谱系研究这一课题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
会议由夏雄军教授担任主持。他首先对到场的各位专家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随后,他逐一介绍了各位专家的学术背景和研究成果,这些专家都是在非遗活态传承、地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发展等领域具有深厚造诣的学者。
在简要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目的之后,夏雄军教授详细阐述了项目的基本情况。他强调,湖南非遗活态传承作为项目的核心内容,不仅是对湖南地区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整理,更是对传承关系的梳理和规范。通过这一项目,可以清晰地看到湖南非遗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脉络,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轨迹。夏雄军教授进一步指出,湖南地域特点在非遗活态传承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湖南地处中南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众多,这些都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湖南非遗也因其独特的地域特色而独具魅力,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杨和平教授紧接着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他深情地指出,传统艺术形式如同一条悠长的河流,其源头深深植根于民间,流向远方,汇聚成中华文化的汪洋大海。湘昆艺术家谱系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深刻思考与丰富经验所提出的命题。
杨教授强调,事业的延续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与传承。我们需要深度参与,去触摸那些未曾涉及的领域,将眼光投向广阔的民间,特别是富饶的湖南大地。向那些默默坚守、技艺高超的民间艺人学习,汲取他们的智慧与经验,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
他进一步指出,这个课题的研究不仅关乎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更对中国乐舞问题的研究产生深远影响。通过深入研究湘昆艺术家谱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艺术形式的演变过程,揭示其内在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同时,这也有助于推动中国乐舞问题的深入研究,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
在杨和平教授发言之后,会议迎来了更多专家学者们的热烈讨论。陈乃良教授、段桥生教授、邓连平教授也相继上台,针对课题的研究发表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陈乃良教授首先表示了对课题研究的高度认可。他强调,这一课题不仅深入挖掘了湖南非遗活态传承的深厚内涵,还对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进行了重新评估。他认为,这样的研究对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如加强田野调查、深入民间采风,以获取更加丰富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段桥生教授则从历史的角度对课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他指出,湖南非遗活态传承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还反映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对湘昆艺术家谱系的研究,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非遗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脉络和传承关系。他建议,在研究中要充分运用历史文献和现代科技手段,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深入性。
邓连平教授则从学科交叉的角度对课题提出了看法。他认为,非遗活态传承的研究不仅涉及文化学、艺术学等领域,还与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研究中要注重跨学科的交流和合作,以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成果。他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合作方式和研究路径,为课题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最后,夏雄军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总结,指出各位专家的发言不仅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更为课题的深入推进指明了方向。
夏雄军教授进一步强调,课题组将认真听取和吸收各位专家的意见,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确保课题的高质量完成。他表示,课题组将加强内部沟通与合作,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专长和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进行。
此外,夏雄军教授指出,湖南非遗活态传承的研究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整理,更是对现代社会的贡献和启示。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非遗的价值和意义,推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他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一课题一定能够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写下新的篇章。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汇聚了众多专家学者的智慧与力量,更标志着《湘昆表演艺术家谱系研究》这一重要课题的研究工作正式拉开帷幕。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程,旨在深入挖掘湖南非遗活态传承的精髓,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贡献新的力量。
时间:2024年1月19日10:00
地点:音乐学院德乐楼二楼会议室
参会专家:夏雄军,杨和平,陈乃良,段乔生,邓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