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疫情 从心理健康开始
自我心理——情绪歌
这七位,认得清,喜怒忧思悲恐惊。
不无情,不过分,情绪适度最聪明。
促效率,保康宁,生活幸福好心情
今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从武汉爆发,而后蔓延全国,这种病毒的高传染性给我们带来了紧张、焦虑和恐慌,从以往春节的走亲访友、热闹非凡到如今的万城空巷,居家隔离。我们在情绪上会出现一些落差和波动,拥有好的心理状态,会帮助我们更好的战胜疫情。
一、面对疫情,我们会出现哪几种心理应激变化?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
当人遭遇到对自身至关重要而又难以应付的环境因素时就会产生紧张和精神压力,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心理应激。
适当的心理应激反应,如:出现适度的焦虑和害怕是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短期内的焦虑,会使人处在“应激”状态中去积极应对危机。如这次疫情中购买、使用口罩,避免不必要的外出,不去高危场所,积极获取相关医疗信息等,均是在焦虑情绪影响下寻求增强生存机会的积极行为。因此我们首先要欣然接纳自己的这种应激性焦虑和恐慌情绪。
对疫情反应过激,如:恐惧焦虑的情绪严重到连续几天坐立不安,无法正常饮食、睡眠;或是按照我们收集到的新型冠状病毒的症状自己启动病症,不断怀疑自己得了肺炎。这就是心理的过激反应,会影响你的免疫和内分泌系统,导致免疫力下降,引发疾病, 而抗击新型病毒感染,人的自身免疫力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需要调节过激情绪,积极面对疫情。
对疫情若无其事,如:盲目自信觉得自己不会被传染,不戴口罩到处逛,走亲串门、聚会等等,就会给我们的全民防疫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对于不听执勤人员劝阻或各种聚众行为也会触犯法律。那些拿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健康开玩笑的,是可耻的“无所畏惧”,而那些明知自己将要面临的严峻考验却依然挺身而出的,才是勇敢的“有所作为”。
二、我们应该怎样调节?
负面情绪的持续和过度反应,会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和生理、心理健康,必须引起重视进行有效调节。
倾诉。倾诉行为本身就可缓解情绪。尽管不能走亲访友,但这并不妨碍人们通过微信、电话等手段来交流彼此想法和情绪。在这个特殊时期,亲友间通过互相倾诉,表达共情来获得鼓励和支持是最有效的。除此之外,还可以向我院的“悦策乐开心”学生特色成长辅导室寻求专业援助,与老师们进行线上辅导,减轻自己的负面情绪。
听音乐。音乐可以抚慰心灵的创伤,改变人的心境。听轻松愉快的音乐。比如古典音乐,轻音乐,注意伤心的时候,不要听悲伤的音乐。
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不仅能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提高人的免疫力。更能产生一系列短期及长期的心理效应。对于降低焦虑水平,改善情绪状态,消除疲劳效果显著。(奉上身韵视频一份~)
视频查看:https://mp.weixin.qq.com/s/Q361J_dQ9aM-rrkPPGqezA(表演者:温倩仪)
小tip:身韵展现人体的曲线美,强调呼吸配合,松弛有度,在忙碌的网课后,配合音乐做一些身韵的动作可以让身体快速放松,使人呈现一种积极的状态。不仅可以舒展腰肢,缓解长期坐在屏幕前上课身体的僵硬感,还能修身养性,使内心平静,缓解一天的疲惫,从而使内心的压力得到释放。每天跟着一起做身韵的视频,不但心情舒畅,身体棒棒,专注力和意志力也可以一并训练到噢!
心态调整好了我们还必须积极理性行动起来
接收可靠的疫情信息。信息是恐慌的源头,也是心理稳定的重要因素。危险的、不确定的、不一致的信息容易引发恐慌,积极的、专业的、确定的、权威的信息帮助稳定。如:“感染者有死亡的危险”是不确定的信息,而“死亡者的情况:老年偏多,多有基础病”是确定的信息”。因此我们要分辨信息真假,选择权威渠道,不随意传播和接受不确定的危险的破坏社会公信力的信息,不道听途说,做信息的主动搜集者而非被动接受者
精心制定计划表,维持正常的生活节奏。
俗话说:“灵魂如果没有确定的目标,就会丧失自己。“我们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制定好适合自己的生活计划表,做到即使是在家办公、学习也无异于在学校。养成早睡早起,坚持阅读等好习惯。
居家隔离便有了很多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配合我院“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假期方案,制定合理的假期作息时间表势在必行。
这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行动,这是一场齐心协力的人民战争。党中央已经发出了全国抗击疫情的动员令,“防疫战”已经打响,我们相信有党的政治领导,有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抗疫情的必胜信念,有医护人员的科学防治、全面保障,我们一定会取得“防疫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