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院长书记信箱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南方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中心

Art practice

南方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机构 > 南方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中心 > 正文

“中心”举办民族音乐学与舞蹈人类学读书分享会

2022年05月03日 18:52 房珩 点击:[]


2022年4月20日,下午6:30“中国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在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楼205教室开展读书分享会,此次会议由“中心”主任赵书峰教授主持,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会议开始前赵书峰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今日读书分享会的所分享的文献与著作,强调该次读书分享会也是“中心”首次由舞蹈人类学专业方向博士生进行分享汇报,此次会议结合舞蹈人类学与民族音乐学,力求做到乐舞不分家,乐舞一体的理念。会议上汇报人语言表述条理分明、层次清晰,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学术盛会,收获颇丰。

第一位发言人是徐驰,分享文献《从舞谱到舞蹈——文化复兴中的文本、表演与身体记忆》。徐驰从三个方面对文献进行分析与总结,首先进行选题分析,讲述了文献中“从舞谱到舞蹈”“文本、表演与身体”“文艺复兴”三组关系,重点阐释了静态文本应与动态乐舞表演相结合并要对其转化过程予以关注。该文献以山东祭孔大典——礼仪文化和“三位一体”的乐舞作为研究对象,以历史人类学、艺术人类学、舞蹈民族志作为其研究方法,进一步提出研究前的问题,并细致的讲解了文献书写的思路;其次徐驰讲述了该文献的整体结构并作出进一步的分析,厘清了章节之间的结构关系和逻辑关系;最后阐述了该文献所运用到的理论与方法,以及概念的辨析,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与思考,强调“文本”阅读时要注意记录者所处情景,并应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此外进一步阐明,在人类学视野中舞蹈研究中“人”的重要性,以及要探究舞蹈背后所隐喻的社会关系及其文化的重要性



1:徐驰会议发言


第二位发言人是肖志丹,分享专著《How Musical Is Man?》。肖志丹以音响/音乐、人的行为、社会和文化作为线索对该著作进行梳理,讲明了他们三者之间密不可分同时又相互影响的关系。并且结合著作中的几个例子,进一步对此进行论证。其次讲述了著作中所运用到的方法论,并且结合自己的田野进行阐释,做到了方法论与田野工作的接通思考,最后分享了阅读著作后的感悟与反思,讲明了John Blacking对民族音乐学学科思考的先验性和前瞻性,凝炼了文章主旨,叙事了音乐作为人类的一种集体记忆,具有群体性、政治性、共享性和能动性的特点,认为音乐是人类行为的产物,而人类行为则由其所处的社会和文化所浸染,也就是强调不仅要关注音乐,还要关注音乐背后的社会文化语境以及音乐人。阐述了要树立文化相对主义价值观,平等的看待世界上的音乐文化,不要带有色眼镜,批判了欧洲音乐文化中心论,并且强调了跨学科思考的重要性。


2:肖志丹会议发言


第三位发言人是李星星,分享文献《鹰之舞:帕米尔高原乐舞民族志》。李星星讲述了该文献的整体框架,运用具体的例子生动直观的讲明了文化认同与多模态这两个概念。并进一步说明文献的研究方法以及自己的思考,通过搜集古文献对于“乐舞”的概念界定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且谈到了民族志书写中,舞蹈形态分析与民族音乐学分析之间的方法“互洽”,认为民族音乐学的方法论同样适用于舞蹈形态分析。其次指出了文献中的不足之处,认为该文并未对“乐舞”一词进行概念界定,也未在民族志“深描”中对音乐与舞蹈形态进行深度分析,最后李星星讲明了文献的重要内容并且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阐述了“鹰之舞”的溯源,辨析了“鹰之舞”的衍生、发展以及它在当下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建构过程,在讲述时做出“鹰之舞”中老鹰翱翔的动作,使大家清晰直观的看到这个舞蹈,并且更容易理解该舞蹈的主旨内容。李星星以细致的梳理与反思,清晰的向大家展示了音乐与舞蹈形态分析的重要性与其当下所处场域之间的密切联系。


图3:李星星会议发言


会议最后赵书峰教授对于三位同学的汇报予以高度评价,强调了音乐与舞蹈的密切联系,并且提出要做到文献与自己田野的接通思考,不仅有学科方法论,还要把方法论运用到田野中,提出问题并做出反思。此次读书会收获满满,至此会议圆满结束。


图4:会议举行现场


撰文:房珩

图片:易泽英





上一条:“中心”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项目语音学第二阶段学习 下一条:“中心”召开“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申报促评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