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下午,中央音乐学院陈乃良教授在我院舞蹈楼二楼博士后流动站办公室召开了学术沙龙。本次沙龙主题名称为《我的学术成长之路:从西方音乐史到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从陈乃良教授的求学经历出发延伸到对中国西方音乐的研究及对青年学者的期望。由陈乃良教授主讲,我院谌蕾副教授主持,主要参加人员为我院中、西方音乐史方向硕士研究生。
陈乃良教授以自身求学的经历为我们展示了其学术研究心路历程转变的关键,即外界因素的影响。他曾留学韩国首尔大学,在韩国接受跨学科联合培养,在纯正的“德派”学术氛围中深造研习。在这个阶段,陈乃良教授接触到了许多优秀的西方音乐学者,同时也涉足了西方二十世纪非常新奇的音乐,对20世纪先锋音乐的研究尤为突出,在音乐哲学、音乐美学领域都取得新跨越、新突破,为他之后的学术研究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音乐研究观念也从相对“功用性”转向“艺术性”。
尽管陈乃良教授在西方音乐史领域研究颇丰,但他始终没忘记自己是一名中国学者,作为一位情怀大家,他始终关心中国当下音乐的发展。因此,陈乃良教授攻读博士后是跟随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史学家戴家枋教授,从而转向中国近现代史、当代史研究,积极投身家乡江西的红色音乐研究。期间,陈乃良教授对于西方音乐学者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存在已久并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亚洲地区的西方音乐史何去何从?”“我们研究的贝多芬与德国学者研究的贝多芬有什么不一样?”紧接着陈教授就点出要做出改变,中国的学者要研究与中国当下相关联的西方音乐史,并指出20世纪先锋音乐的方法论及框架拿来做中国近现代的研究是极为适合的,同时这也是具有新时代研究精神的。在此次沙龙活动中,陈乃良教授表示,在做研究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将眼光放大、放长远”,要用多学科交叉视角进行研究。
此外,陈乃良教授对研究生的期望提纲挈领,鞭辟入里,他指出,望学生们在研究中一定要对自己有高标准的要求;面对学习、生活中所遇见的困阻,要以“坚韧”、“乐观”、“善良”的态度迎难而上;要敢有梦想,要感恩有梦想,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要盲目跟随别人。对于西方音乐史研究方向的学生,陈教授还特别提出务必要扎实学好英语,同时还要掌握一门其它感兴趣的语言,这不管是对学术基础研究还是创新都将会有显著成效。
时间似白驹过隙,原定一个半小时的沙龙分享会延长至两个半小时,但师生们仍意犹未尽,临近结束,陈乃良教授还不忘关心询问中西方音乐史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一一悉心解答,最后谌蕾老师代表师生对陈乃良教授精彩的发言表示了感谢并进行总结,她指出,陈乃良教授从西方音乐史转向中国音乐的研究并成果颇丰,这与陈教授当年于韩期间在社会学、哲学等领域打下的扎实基础是紧密相关的,因此陈教授在将西方音乐的研究方式方法应用到中国音乐领域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此次学术分享对参与师生而言启发良多、受益匪浅,沙龙活动圆满成功。